man and woman standing on beach during daytime

港人情侶必讀攻略 結婚前建立經濟基礎的方法

籌辦婚禮除了浪漫與承諾,現實中的經濟準備往往成為情侶們的首項挑戰。根據統計,在香港籌辦一場中型婚禮的平均開支高達 30 萬港元,婚後的住屋、育兒等成本更非小數目。若未提前規劃財務基礎,婚後的生活壓力可能動搖感情基石。本文將從實際步驟出發,拆解如何透過溝通、儲蓄與風險管理,為婚姻打造穩固的經濟後盾。

財務現狀盤點:從個人收支到共同目標的起點

建立經濟基礎的第一步,是清晰了解雙方的財務全貌。建議情侶們於婚前 3 個月,整理各自的收入、固定支出(如租金、保險)、負債(如學債、卡數)及現有儲蓄。此舉不僅能避免「隱藏債務」成為婚後衝突的導火線,也能找出調整開支的空間。

若其中一方信貸評分較低(例如曾有遲還卡數紀錄),需及早處理,以免影響未來申請按揭。同時設定短期與長期共同目標:短期可能包括控制酒店婚宴預算在 20 萬港元內,若發現費用超出預期,可協商縮減賓客名單或改用午市套餐;長期則需規劃置業首期或生育基金。

共同財務機制:透明溝通勝過浪漫承諾

許多夫妻婚後因「誰該負擔家用」而爭執,關鍵在於建立雙方認可的財務分工模式。因此,情侶們進入婚前可以開始培養溝通機制,每月固定檢視開支是否超支、討論投資表現,甚至調整目標。若兩人收入差距較大,可按比例分擔固定開支(例如收入較高者支付 6 成租金)。此外,開設聯名戶口用於共同儲蓄(如旅行基金),同時保留個人戶口維持自主性,能平衡信任與自由度。

關鍵儲蓄策略:應急錢與保險規劃

應急錢是婚姻經濟的「安全氣囊」,建議儲蓄至少 6 個月的基本生活費(包括租金、飲食、交通)。若月均開支為 2 萬港元,則需預留 12 萬港元,可透過高流動性工具如貨幣基金或短期定期存款累積。

此外,在進入婚前別忽略婚前檢查項目,藉此了解雙方在未來是否有機會會有重大醫療支出負擔的風險,並提前投保危疾或醫療保險,避免突發狀況耗盡積蓄。

債務處理與風險控制:為婚姻掃除地雷

若一方有未償還的學債或卡數,需制定優先償還計劃。例如,將每月收入的 20% 用於清還高息信用卡數,再處理低息的政府貸款。同時,婚禮開支應堅守「有多少預算做多少事」的原則:選擇婚宴場地時,可比較不同套餐的性價比,或考慮淡季的折扣優惠。

法律層面,簽署婚前協議並非不信任,而是理性保障。協議中可明確婚前財產歸屬、婚後債務分配方式,甚至未來若創業失敗的責任範圍。

person in orange long sleeve shirt writing on white paper

長期財務視野:置業首期、退休與資產配置

婚姻是數十年的承諾,退休規劃需從婚前起步。除了強積金自願性供款,可考慮每月定額投資 ETF,利用平均成本法降低風險。另類投資如海外物業或債券,則能分散組合波動性。

置業首期需更積極的投資策略,假設目標為 500 萬港元物業的首期(兩成即 100 萬港元),可將每月收入 15% 投入指數基金或藍籌股,利用複息效應加速增長。

稅務方面,已婚人士的免稅額與居所貸款利息扣除額更高,建議婚後合併報稅以節省支出。若計劃生育,可提前開設子女教育基金,利用時間複息效應減輕未來壓力。

經濟基礎是婚姻的無聲承諾

建立經濟基礎的過程,實質是培養雙方責任感與默契的修煉。從控制婚禮開支到規劃退休,每一步都需要包容與協作。婚前不妨將「財務溝通」視為一種親密練習,畢竟,能理性談錢的伴侶,往往更懂如何浪漫過一生。